近年來全國各地均在推廣飲用水深度處理工藝,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提出了從供“合格水”到供“高品質水”的轉變目標,從而對自來水廠出水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傳統水處理工藝提出了挑戰。
隨著水體污染日益嚴重,傳統意義上采用的“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常規處理工藝對受污染水源中溶解性有機物的去除能力明顯不足,尤其是加氯消毒后形成的“三致”物質及其前驅物,常規處理方法更是難以解決。
納濾作為膜科學中的一種新型分離膜,其截留分子質量介于UF與RO之間,實現了納米技術和膜技術的有機結合。納濾截留分子大約為200~400左右,截留溶解性鹽的能力為20%~98%,對單價陰離子鹽溶液的脫除率低于高價陰離子鹽溶液,如氯化鈉及氯化鈣的脫除率為20%~80%,而硫酸鎂及硫酸鈉的脫除率為90%~98%。具有操作壓力低、選擇性分離低分子質量有機物和鹽等顯著特點。
納濾膜可在高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毒有害有機物和致嗅味物質的同時,保留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部分Ca2+、Mg2+與一價離子),實現飲用水從“安全性階段”進階到“健康學階段”的高品質飲用水目標。有研究表明納濾技術在去除消毒副產物前體物方面具有去除率高、去除效果穩定等優點,同時由于納濾產水中NOM濃度很低(TOC通常≤0.5mg/L),可減少消毒劑的投加劑量,進一步降低消毒副產物的生成。其技術特點如下:
1、不僅可以去除其中的懸浮物、細菌、病毒等大分子,還可以去除其中的部分硬度,重金屬、農藥等有毒化合物。
2、對于水源水質復雜或供水品質要求較高的地區,建設飲用水大型納濾工藝水廠對提升人民飲用水安全及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飲用水對人體的影響具有高度的直接性,保障飲用水的安全應該成為人們所共同關注的問題,而膜技術在飲用水凈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在飲用水常規處理工藝基礎上出現的納濾膜深度處理技術,以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和消毒副產物為目的的各工藝單元優化組合,有效提高和保證了飲用水水質。納濾因為優越的處理效果且可保留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元素,在市政給水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