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重要優質增量水源,對緩解沿海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保障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如今,已有150多個國家使用海水淡化技術為約3億人提供清潔水。根據國際脫鹽協會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到10795萬立方米/天。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海水淡化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92.9億美元,未來全球海水淡化行業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數據來源于網絡)
我國海岸線總長為32647公里,沿海和中西部地區也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咸水資源,實現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無疑是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一條重要戰略途徑。截至2019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7個,工程規模1403848噸/日。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2個,工程規模162522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6個,工程規模7390噸/日。(數據來源于網絡)
目前,全球大規模商業化海水淡化技術分為兩類:膜法海水淡化(主要是反滲透RO)和熱法海水淡化(多效蒸餾MED和多級閃蒸MSF)。其中反滲透技術在全球海水淡化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占全球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的70%左右,主要是與熱工藝相比,反滲透膜法更為節能,其能耗和運營成本更低。反滲透膜法的能耗僅為電滲析法的1/2,蒸餾法的1/40。
反滲透膜作為海水淡化系統的核心部件,具有高脫鹽率,較好的耐壓性、抗氧化和耐污染等性能。其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滲透壓的壓力下,借助于只允許水分子透過的反滲透膜的選擇截留作用,將溶液中的溶質與溶劑分離,從而達到純凈水的目的。其技術特點如下:
1、反滲透膜海水淡化技術技術可以分離海水中溶解的礦物鹽、有機物、細菌和病毒以及固體。
2、與自動化、高精度制造工藝相結合,可以節約海水淡化系統的投資和運行成本,使系統的產水率得到提高。
3、出水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可大大改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狀況。
作為新增水源,海水淡化具有更好的投資經濟性。積極開展海水淡化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是增加資源、解決水資源短缺根源的有效途徑,可有效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