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儲量豐富,但其中96.53%為無法直接使用的海水,淡水資源相對短缺,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淡水資源缺乏。
作為水資源缺乏的用水大國,我國海水淡化發展規模與海外相比有較大差距,僅為世界規模的1.2%。2015年年底,我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達到102.65萬噸/日,僅為世界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524萬噸/日的1.2%。我國是水資源缺乏的國家,2013年人均水資源量2072立方米/人,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4%;同時我國又是用水大國,2013年用水總量5540億立方米,達到世界用水總量的14%。(數據來源于互聯網)
反滲透(RO)、低溫多效蒸餾(MED)技術占據國內64%、35%產能。反滲透(RO)、低溫多效(LT-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是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
反滲透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在通常情況下,淡水通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一側,從而使海水一側的液面逐漸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這個過程為滲透。此時,海水一側高出的水柱靜壓稱為滲透壓。如果對海水一側施加一大于海水滲透壓的外壓,那么海水中的純水將反滲透到淡水中。
海水淡化雖然在近幾十年有了飛速的發展,但是鑒于全球水資源危機的日益加劇,海水淡化產業還將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作為一種淡水資源生產的增量技術,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由于具有適用范圍廣、脫鹽效果好、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等諸多優點,近20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海水淡化主導技術之一。目前,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淡化的海水也已進入自來水管網系統,成為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