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于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模式變化等因素,全球用水量每年增長1%。隨著工業和社會用水的增加,到2050年全球需水量預計還將保持同樣的增速,相比目前用水量將增加20-30%。隨著全球淡水資源危機日益嚴重,世界各國都把目光投向了占全球總水量約97%的汪洋大海,希望從苦澀的海水中提取可以飲用的淡水。
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增加淡水總量,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法及蒸餾法是市場中的主流。
目前,世界范圍內使用反滲透技術的淡化水量已接近總淡化水量的65%,我國在山東、河北和天津等地已建立多個日產量超過2×103m3/d反滲透海水淡化工廠,反滲透膜技術的發展已成為主流技術之一。
反滲透膜具有通量大、產水量高的特點,能有效去除海水中的無機鹽、重金屬離子、有機物、細菌等有害成分。將反滲透膜的優質性能與自動化、高精度的制造工藝相結合,可以節約海水淡化系統的投資和運行成本,提高系統的產水量。采用反滲透膜技術,可以有效降低海水淡化能耗,確保系統使用壽命長且維護成本較低,系統出水水質長期穩定,水質可通過國家檢測認證。此外,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在空間運用與技術合理利用上,基于模塊化的設計理念,使空間配置更合理,施工更方便、快捷,可同時滿足不同需求。
作為21世紀水工業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朝陽產業,反滲透膜技術憑借其操作簡單、節約能源、可回收利用廢水和有價值物質的優點,越來越受到水處理工業界的重視與歡迎,已逐步成為開發水源回用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一種經濟而有效的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