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國際能源署發布《來自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2020:概述》,摘要譯文如下。
本概述總結了國際能源署《來自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2020》數據庫的關鍵信息。認識到了解與能源有關的環境問題的根本重要性,這些數據全面分析了能源使用產生的排放,并已成為許多國際會議中分析家和決策者的重要工具。排放量是根據國際能源署2020年版能源平衡以及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的默認方法和排放系數計算的。
2020年版亮點如下:
在人口和經濟活動強勁增長的推動下,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3.5吉噸(Gt)的歷史記錄;但是由于發達經濟的電力部門排放量下降,各大洲的天氣條件較為溫和,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略有下降(低于1%)。
中國和印度為首的非經合組織國家推動了201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此外,美國的增幅超過3%,而歐洲聯盟的排放量繼續下降。2019年的臨時數據顯示,不同地域的排放量出現相反趨勢,包括美國等主要排放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的排放量下降;中國繼續增長;而印度處于較為穩定的水平。
2018年,發電和交通部門合占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其余三分之一主要與工業和建筑部門有關。在將電力和熱排放分配到最終部門后,工業是最大的排放部門,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40%。
如果印度和非洲在2018年達到與歐洲聯盟類似的人均排放量水平,每年將在大氣中再釋放13吉噸二氧化碳(超過目前水平的三分之一)。這一數字顯示了建設更具彈性和更清潔的能源系統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